收听

M+,香港,由Red Dog Studios的Tim Wehrli捐助博物馆购藏,2012年,© Tsang Tsou-choi / King of Kowloon,图片:M+,香港
陶杰:
我是陶杰,我在香港出生,我在香港做了几十年的媒体人。
我记得我六、七岁时住在港岛,很少会去九龙。有一次因为我爸爸要去九龙找一家日本书店,他第一次带我坐船去九龙,走着走着都忘记走到了哪里,我突然发现天桥下还有那儿的墙上有些黑白分明并写得非常粗豪的字。当时以我的程度我只读懂了“九龙皇帝”和“国皇”。我见到一个光头、肥肥矮矮的老伯伯,在那些字下方摆了一个摊位继续写,我就问我父亲:“这是谁?”他说:“哦,那是乞丐而已。”我又问:“那为什么他把自己写成九龙皇帝?”我父亲回答:“这都是精神病吧!”
旁述:
这是陶杰第一次见到曾灶财的情景,后来他成为众所周知的九龙皇帝。在你面前的这两道门写满了他那种独有的书法。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觉得曾灶财的行为是精神病:他自称九龙皇帝,声称九龙原本是属于他的家族,从[19]50年代开始在九龙各处禀状,以涂鸦宣示主权,指出1860年的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租借给英国是掠夺他的土地。
陶杰:
他想像自己是九龙皇帝,想像自己拥有九龙的某一块土地,后来他将自己的族谱,父亲、爷爷都写出来,我们才得以从他的字里领略到这位老人家曾灶财,原来对香港这片土地和对于中国的情感有着一股非常强烈的执着,他认为九龙不应割让给英女王,应该是属于他的。这种书法里隐然有一种深层历史和政治,令人深刻地去反省香港到底是属于谁的土地?
这也让人们醒悟,当1997年条约届满的时候,九龙和新界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所以他的字体让人一看就顾虑和连结到香港的九七大限。
旁述:
陶杰认为,除了曾灶财涂鸦书法背后的政治历史外,他的字也成为了香港城市景观里重要的特点。
陶杰:
他的字里有某种纯真和拙趣,“拙”就是拙劣的拙 ,“趣”就是情趣 。我发现这位老人家有一颗赤子之心 ,使人参悟到香港最珍贵的就是自由,就是纯真,而且如果你相信自由和纯真的话,你就可以理解曾灶财的那份善心。虽然有人说他那么做是在毁坏公物,强迫市容印上他的字,这确实有争议,但人们慢慢又发现原来并非如此,他的字与城市的风景在三十年时间里早已融为一体。
旁述: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门》,是有“九龙皇帝”之称的曾灶财于2003年创作、写在两道门上的书法作品。每道门高211.5厘米,长167.5厘米,厚11.8厘米,整体尺寸比一般门大。
一对宽身棕色木门上,写满了以毛笔和墨水书写的文字。木门左右样式一样,近木门顶部三分之一位置各有一个横向的开口,开口又窄又长。这对门中央左右各有一个古式大门铜环,门上的铜帽有氧化的绿色锈迹。门上的文字看似黑色又像是深棕色,大致由上而下直排书写,有些字特别大,横跨了几排。全部字密密麻麻、连续不断地写在木门上,字体有大有小,有的又瘦又长,有的又扁又宽。这些文字列出曾灶财家族成员的名字和住址,当中有些字欠笔划,有些字是自创的字,文字之中夹杂阿拉伯数字,部分字句意思不完整。
右边门从右至左写上“曾里鱼门炮台山主龙城、秀茂平大山主中、十五世十六世曾飞凤洪粤皇将澳军富山邨、十7世曾汝明同治皇元年十8世曾元璋光绪皇元年、十九世曾盆金皇后冼金全山、九国国王曾荣华曾富国曾富堂曾丽莲、新中国王文福彩曾丽婵、中英国王曾灶财曾丽兰”。以上书法文字中,曾灶财将光绪的“绪”字的绞丝旁写成“光”字旁。
左边门由右至左写上“世祖曾子义公曾秀茂平中山、世祖曾子其公九花墟两龙国皇、世祖曾子昌公曾莲塘邨、世祖曾文孙公曾龙口桥主人、世祖曾军田马山城新街江邨火车桥、世祖曾潮风广祯周皇、平顶龙美女夫人富山邨首相龙城、世祖曾曾富山邨曾彩虹邨桥福德公母宋皇台首相九龙城祠堂、世祖曾广韩公曾长州岛元朗”。
全篇文字布局,不拘一格,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明显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