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听

地下大堂展厅 

严迅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2007至2011年)

2011
紙板及亞加力模型展示一組建築群。在中央部分,畫面左邊的一座灰色長方形建築物和右邊一座呈阿拉伯數字「7」形的淡藍色建築物,形成一扇敞開的大門,並聳立在建築群之上。一條綠色走廊在敞開的門之下穿過,兩側都是建築物。

M+,香港,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13年,©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td,图片:M+,香港

严迅奇:

我一直相信,建筑师最好的作品一定是建在了他最熟悉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在城市的艺术工作者,这里包括了大部分当代的建筑师。因为对我而言,建筑从来都不光只是关于那座建筑物本身,它是一幅大型拼图中的其中一块。设计开始之前,你应该先搞清楚这个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城市为先,建筑为后。

旁述:

他是严迅奇,是香港政府总部的建筑师。要设计这座与城市肌理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地标,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严迅奇:

这个项目有一个我们要注意的重点:即,这是一个政府总部。这样的建筑物并不多见。我们要思考,一个什么样形象的建筑物才能合适地代表了香港人对政府的期望。

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并非是“标志性建筑”。我们是想去营造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因此才会有这个精简的概念陈述:这个项目象征“门常开,地常绿,民永系”。

“门常开”其实代表了香港的重要特性。这里是一个开放社会,接受并融合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与文化。同时,政府应一直追求开放、保持开明与透明度。这就是我们讲的开放性。

“地常绿”是这个大楼设计的重要元素,一个绿色地带会在中央贯穿高楼,连接市中心与未来的港湾。绿色,当然就是代表了我们要持续发展的愿景。

“民永系”的意思是,绿色地带将流动的人群连在一起。无论你是大楼住户、访客还是纯粹经过,你都可以全天二十四小时,轻松地从市中心走到海边。你可以一边享受这个空间,一边欣赏周围的环境和这座包含各个政府部门、结构独特的大楼。

所以“门常开,地常绿,民永系”,完全可以呈现出建筑背后的公民价值与理想城市。

旁述: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2007至2011年)研究模型,是严迅奇和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于2011年制作的建筑模型,高44.5厘米,长91.2厘米,宽136厘米,媒材包括纸板和亚克力。

这个模型是一个建筑群,位于金钟海富中心和中西区海滨长廊之间。建筑群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由海滨长廊往海富中心方向看,左边的部分是立法会综合大楼,中间是政府总部,右边是行政长官办公室。建筑群四面被马路围绕,以平面图形式、用上黑色细线绘画。在建筑群的后方是夏悫道,左边是添美道,前方临海便是龙和道,右边为添华道。

至于模型的立体部分,最后方是金钟海富中心的天桥,天桥连接政府总部。在总部前面,左边是立法会综合大楼,右边便是行政长官办公室,贯穿建筑群中间的是添马公园,一直延伸到模型最前方临海位置,跨过龙和道连接中西区海滨长廊。

海富中心的天桥分岔两边,连接政府总部建筑群,从上而下看,就像一个空心的水滴形状。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为政府总部,俗称“门常开”,它的外形像一道打开了的门,呼应“门常开”这个设计概念。总部分东翼和西翼,形态就好像竖起两只手掌,掌心相对,右手稍微提高,弯曲手指,平放在左手指尖上,右手是西翼,外墙呈浅蓝色;左手就是东翼,外墙为深灰色,左手手背后面的位置是东翼前地,俗称“公民广场”;掌心之间的下方就是添马公园的起始点。添马公园主要有两条行人通道,由政府总部向维多利亚港分岔,如英文字母A字的两个斜划。连接这两条通道的,是四条排列成闪电形的小径,还有一条横向小路。

建筑群左边的立法会综合大楼,分为办公室楼和议会楼。左边是办公室楼,外墙是深灰色,高度大约是政府总部的一半,由上方向下看,可见大楼好像阿拉伯数字的“7”字。右边的议会楼高度大概是办公室楼的一半,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建筑拼合而成。外墙磨砂透光,可以看到建筑物内部,长方体那边的楼顶以绿色代表绿化设计。

至于建筑群右边的行政长官办公室,高度跟立法会综合大楼议会楼差不多,形状恍如一个巨型货柜,向海的一面外墙全透明,顶层以及面向添华道的一面外墙是绿色与透明物料相间,隐约可见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