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

M+ 希克藏品,香港,© 黄永砅,图片:M+,香港
旁述:
这个究竟是一件工具,还是一件艺术品?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该作品由黄永砅于1989年创作,体现了他当年对艺术的看法的转变。深受中国古代占卜文献《易经》的影响,黄永砅希望对抗崇尚自我表达的当代思潮,他反之将艺术作品的创作交托给命运与机遇。
沈远:
从[19]85年之后, 他希望他个人的东西(从他的艺术中)退出来了。比如说,靠《易经》的算卦来决定做什么,这些东西拿转盘来决定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旁述:
沈远是黄永砅的妻子。她向我们讲述,艺术家是如何使用这些转盘来决定创作形式的。
沈远:
比如说第一个小转盘,它是决定了动还是不动,就是是否要动,是否要制作它。第二个转盘呢,它就决定了在什么地方动,在转盘上它都有标。所以他在旋转的时候,转盘就会告诉他。然后第三个转盘就是决定何时动,什么时间动。然后第四个转盘就决定他动什么。第五个转盘决定他如何动。第六个小转盘决定什么样的参照。所以它上面标的那些东西,都在它的旋转的过程中,决定它做什么。
旁述:
沈远本身也是一位艺术家,我们问她,与丈夫除了伴侣关系以外,是否会以同辈艺术家的身份讨论作品。
沈远:
对,我们每天都有这种话题。无论是他做了什么计划,他都会问我对这个计划的想法。当我出了一个计划,我也会问他对我这个计划的想法。但是,我们都会各自要么改变,要么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会因为对方提出的任何意见最终完全地改变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在讨论中加强或坚定自己的某些想法。
旁述: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六走向的小转盘》,是黄永砅在1989年创作的装置作品,物料包括皮箱、木、墨水和黑白照片,长方形皮箱打开后的尺寸是:高57厘米,长44厘米,宽77厘米。
黑色手提皮箱内,有三条白色的方形木条,托起一叠六个木制的圆形转盘;这些转盘由下向上,由大至小叠高,全部以圆心为转轴。每个转盘都涂上了一层白色油漆,但有剥落的痕迹。靠近转盘边缘,印有淡黑色的阿拉伯数字刻度。皮箱上盖内部,附有一张套上透明塑料套的白纸,印有这件作品的黑白图像、简体中文的手写注解,以及英文参考资料。这些图文注明每一个转盘如何决定创作一幅画的各项元素,包括构图、绘画时间以及使用的材料。而印在纸上的作品图像,跟作品实物一样是打开了的黑皮箱和白转盘,而皮箱上盖也附上一个白色的转盘的图像。
以下是手写注解和转盘的细节描述:
顶层最小的转盘是“顶盖束”,注解标明为“动与不动,就是制作与不制作”,括号内写“两可”。在“动”与“不动”下面分别括上数字“1”和“0”。转盘上写“黄永砅1989.2”,只看到一个刻度,写上“0”。
第二层转盘是“前置束”,注解标明为“何处动”,括号内写“空间位置规定”。圆周有八个刻度,平均分布。从零开始,每个以45度递增至360度。
第三层转盘是“中堂束”,注解标明为“何时动”,括号内写“小时”,印有“1”至“24”的刻度。
第四层转盘是“后束”,注解标明为“动什么”,括号内写“材料”,印有“1”至“64”的刻度。
第五层转盘是“薄束”,注解标明为“如何动”,括号内写“无序数字”,转盘上的刻度密密麻麻,由个位、十位到百位不等。
第六层转盘,亦是最底一层,这一层是“楔束”,注解标示为“何参照”,书名号《当代艺术》,“艺术史三百九十二幅图片”,印有“1”至“392”的刻度。转盘上的刻度密密麻麻,数字排列的高度和方向都有不同变化,有的斜排,有的横列多行而且上下交错,未能辨别数值。另外有部分数字已经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