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
M+ 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艾未未,图片:M+,香港
艾未未:
我叫艾未未。我是一个中国人。我通常被称作是一个艺术家。
旁述:
艾未未是当代艺术中最家喻户晓的名字之一。《洗白》这件作品展示了众多新石器时代的陶壶,其中大约四分之一被艺术家涂上了白色油漆,并被整齐地多行排列开来。他和我们讲述这种物理性与结构感是从何而来的。
艾未未:
我是一个从小对制作就很感兴趣的人,因为我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做的时期。包括一个书架、或者是一个烧水的炉子、或者是取暖的火墙,甚至包括自己睡觉的床,都得要自己动手来做。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原始性的社区里。所以我对手工制作非常熟悉,这对我来说益处很大。一直对我的艺术是有所帮助的。
那么,和艺术的关系是说,我们如何将自己的感受,通过一种方式来传达,那么这个传达实际上它的可能性是很多的。它可以纯理性传达,或者是理性、感性兼并着传达,或者说纯感性地传达。对我来说,我比较偏重于纯理性传达,和这种分析批判性的传达,而不是太感性的传达。
旁述:
既然艾未未如此重视批判思考,我们便问他像《洗白》这样的作品的灵感来自哪里。他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
艾未未:
我的所有作品都不是来自于一个灵感,经常有人问我你的灵感是哪来的。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灵感的人,也可能我是一个假的艺术家,因为我做了这么多作品到处展览。但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过灵感。我的作品都是从分析学、和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由于我的好奇心,和我希望对事物刨根问底的这么一种状态,而自然出现的。
我实际上都不在乎它们是不是艺术品。
这句话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我的一些作品在制作以后,我从来没有希望把它卖给任何人。或者说讓任何人来收藏。更不会想到M+博物馆有一天会让它出现。这是千真万确的。那么我做[作品],是我自己的一个兴趣, 我愿意这样做,这个表达了我对美学的一些态度。
旁述: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洗白》,是艾未未在1995至2000年创作的装置作品,包含大约一百个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罐。陶罐数量和展示空间尺寸视乎整体摆放方式而定。
这件作品由一个个双耳陶罐组成,根据展出空间而分行排列,犹如一个方阵。陶罐本身呈橙咖啡色,接近泥土的颜色,罐上缀有棕黑色的图案装饰。方阵当中约四分之一的陶罐表面上了工业用的白色油漆。
每个陶罐的款式相似,都是顶部有壶形开口,开口略高,口沿窄小、向外翻,罐肩呈圆鼓状,在最圆宽的位置有双耳,即陶罐的左右两侧有凸出的圆孔形把手,罐体由把手下方再收窄到底部。方阵中约有四分之三的罐,表面保留了棕黑色图案,花纹主要由粗线组成,包括圆圈纹、青蛙纹、平行条纹、鱼纹等等,部分花纹对称。其余约四分之一,即大约二十个陶罐上了白色油漆,油漆完全遮盖了罐上原有的色彩、装饰的花纹以及年代留下的痕迹。这些白色的陶罐混在其余古旧的陶罐之间,尤为突出。随年月过去,陶罐表面的一部分油漆会龟裂脱落,露出原本的橙咖啡色底色和棕黑色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