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聽

地下大堂展廳 

懸浮城巿

香港金鐘地圖的數碼圖像,當中只見街道、行人道、階梯、扶手電梯、馬路上的汽車、建築物樓層和樹木。地圖以豐富的層疊方式呈現。底層顯示地面上的道路和電車軌道。上方則是多層相連的行人道和行人天橋。著名的建築物和地方都附上標記。

由M+委約創作,2020年,圖片:M+,香港

旁述:

如果你熟悉香港,呢個矚目嘅裝置可能會幾似曾相識。呢個作品叫做《懸浮城市》,呈現呢度獨特嘅都市基建系統,包括有蓋行人路、天橋、電梯,令人無需要行出戶外或者地面,都可以暢通無阻。試吓望吓周圍,你會見到呢啲基建系統出現喺作品上面嘅錄像。

呢啲影像展示咗幾百萬人每日嘅生活,都係抽取自電影入面,城市人喺唔同嘅行人通道上上落落嘅畫面。其中一段,你會見到由知名電影攝影師杜可風拍攝嘅中環半山扶手電梯。佢已經喺香港住咗幾十年,我哋問過佢點睇呢啲行人路網絡。

杜可風:

你望住人生百態喺眼前流轉,係一個好不可思議嘅畫面。香港有好多地方,人來人往,令你有一種肯定生命價值嘅喜悅。佢哋人人都唔同,做緊唔同嘅嘢,我諗呢個都係拍電影嘅樂趣,就係去觀察同埋讚美。

旁述:

中環半山扶手電梯喺佢嘅早期電影《重慶森林》入面有重要地位,由嗰陣時開始,杜可風已經覺得,呢啲行人通道就係城市嘅脈搏。

杜可風:

呢個真係一個對香港好好嘅比喻,就好似貫穿城市嘅血管。佢係一條血管,但係動脈定靜脈?因為佢來來往往,係咪?嗰陣我啱啱搬咗去一個單位喺正半山行人電梯隔離。我就話:「喂,咪住,呢個咪就係我見過最厲害嘅比喻?」呢個就係香港。呢個係動脈又係靜脈。呢度係西方又係東方。佢哋彼此衝突,又互相依存。

旁述:

呢件作品嘅名稱係《懸浮城市》,係Adam Snow Frampton、Cyrus Penarroyo、Jonathan D. Solomon同汪嘉詠喺2020年創作嘅裝置作品,主要以銀色嘅鋁板同鋁管,仲有白色嘅3D立體打印膠製組件組裝而成,約成人及腰高,長360厘米,闊260厘米。

作品分為底板同高架道路兩部分。底板顯示香港島由上環到金鐘之間嘅平面地圖,上方架空展示一組組連接唔同建築物嘅行人路、扶手電梯、樓梯,同埋天橋,佢哋彼此相接,但剔除咗建築物嘅外形。

底板地圖由六塊正方形銀色鋁板組合而成,板面刻咗上環信德中心到金鐘太古廣場之間嘅道路、地區同地標名稱。喺道路各個對應嘅位置,都會豎起高高低低嘅銀色幼身鋁管,高度由86至115厘米不等。鋁管嘅末端都支撐住一組組3D打印嘅白色組件,呢啲組件呈現出不規則嘅道路形狀,邊線有直有曲,有粗有幼,恍如真實嘅行人道路網絡。道路四通八達,滿佈交匯點,以及連接私人、商業同公共空間嘅地方。

整件作品座地展示,觀眾可以俯視地圖同道路網絡,或者由側面觀察網絡嘅佈局。網絡向外延伸、上下交疊,貫穿唔同空間,就好似人體嘅循環系統中嘅動脈、靜脈同微絲血管,深入身體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