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聽

西展廳 

陳福善 立體海魚圖

1959年

圖片由漢雅軒提供

伍曉銓:

呢幅名爲《立體海魚圖》嘅畫作,英文標題嘅意思係「立體主義海岸」。但係,除咗中間條魚之外,畫入面嘅其他嘢同海岸完全無關。不過,你會見到三組幾何形狀,好似靜物咁喺檯面上面排列,背景係橙色同深綠色。

幾何形狀、破碎嘅主體同埋靜物構圖係立體主義嘅標記。畢加索同法國畫家喬治.布拉克創立立體主義幾十年之後,呢個藝術運動繼續喺全球引發共鳴。呢幅係香港藝術家陳福善嘅作品。佢透過研讀藝術雜誌自學成才,詮釋咗立體主義,仲結合咗靜物畫同埋佢鍾意嘅魚缸主題。陳福善鍾情灣仔海鮮酒家嘅魚缸,佢嘅工作室亦喺嗰度附近。佢畫咗一系列異想天開嘅城市場景,同魚缸入面嘅景象互相呼應。

再睇睇呢幅抽象嘅畫作。換個角度,陳福善留返畀我哋自己去想像:究竟眼前嘅係室外海岸嘅景象,定係海洋嘅鮮味已經被帶到嚟餐桌上面呢? 

旁述:

呢件作品嘅名稱係《立體海魚圖》,係陳福善喺 1959年創作嘅油畫,高約41厘米,長51厘米。

藝術家喺木板上,以唔同色塊描繪一個抽象嘅海中世界。呢啲呈幾何形狀嘅色塊緊密拼合、 邊線清晰,有明有暗嘅顏色對比營造出立體感。啲色塊以打橫、打直或者打斜方式咁排滿成個畫面,形成似凸出嚟又或者凹入去嘅空間。部分色塊有奶白色線條,有啲係勾勒魚嘅外形,有啲係一行行波浪線條或者一個個圓圈,似海浪,又似魚鱗或者氣泡。

喺畫面中央嘅橙色色塊中間,有一個以兩塊唔同明暗嘅灰調色塊呈現出嚟嘅立方體,佢嘅上方堆疊咗唔同嘅幾何形狀,其中一個形狀,有淺色線條畫咗一條擘開口嘅魚,魚嘅下方有幾行波浪紋,條魚就似跳出水面咁。一層一層嘅波浪紋以橫向或者垂直方式分佈喺唔同位置嘅色塊入面,而喺中央下方一串三角形之中,就有圓形嘅氣泡紋。

畫面中央以黃、白、橙紅色嘅色塊為主,用色相對周邊嘅深藍同深綠色明亮,似呈現唔同深度嘅海域之中、又或者一個個魚缸入面,有一舊舊泥黃色嘅柱狀或錐形岩石。

畫面右下角,有藝術家嘅署名同創作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