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

M+,香港,Brown家族年度購藏基金購置,2016年,© Tiffany Chung,圖片:M+,香港
Tiffany Chung:
Hi,我係Tiffany Chung,係一位美藉越南裔視覺藝術家,我依家住喺德克薩斯州嘅休士頓。
宋氏春:
大家好,我係宋氏春,我嚟自越南,後來坐船嚟到香港,嚴格嚟講,我好多年前係一名船民。
旁述:
Tiffany係創作呢件大型作品《漂泊者》嘅藝術家。呢個作品探討越戰結束之後,越南難民漂洋過海嚟到香港嘅困境,同時挑戰我哋對現代人口遷徙嘅固有睇法。多年嚟,香港對好多「越南船民」嚟講,都係「第一收容港」。但係,政府最終宣佈喺1988年6月16日之後唔再為佢哋提供庇護。
宋氏春依家係一名人權律師,曾經亦係一名難民。佢同家人就係差少少,錯過咗抵港嘅最後限期,從此徹底改變咗佢哋嘅生活。
宋氏春 :
好唔好彩,我哋喺最後限期之後兩個月先嚟到香港,我哋隻船俾人攔截,然後被拘留,等候審查。由1988年到1996年底,我被拘留喺唔同嘅難民營,所有都係禁閉式。所以,我十歲開始,到十八歲左右,總共超過八年都喺禁閉營渡過。
旁述:
呢件作品做咗好多檔案研究,亦用咗唔同嘅媒介去呈現,但Tiffany好想我哋注意嘅,係穿插喺作品中、非常有力量嘅水彩畫。
TIFFANY CHUNG:
呢啲水彩畫,係我用多年嚟收集嘅真實檔案圖片去創作嘅,我委託咗喺越南西貢嘅年輕畫家將呢啲圖片重新畫成水彩畫。咁樣做,係因為呢段歷史喺越南嘅官方歷史中已經被抹去,被遺忘喇。冇人會再喺公共場合公開討論呢件事,學校亦都唔會教。所以,我試圖令年輕嘅越南人重新認識呢段歷史。
宋氏春:
當我睇到Tiffany嘅圖片同繪畫嗰陣,我已經眼濕濕。呢啲圖畫重現咗我哋以前嘅生活,令我諗起難民營裏面嘅環境係幾咁惡劣。呢個作品真係好重要,佢證明咗我哋曾經係咁樣生活,亦提醒大家一個事實,就係呢啲事曾經發生過。 呢啲畫所描繪嘅同發生過喺我哋身上嘅事係無分別。
旁述:
Tiffany反思呢個作品最重要嘅訊息,就係點樣令難民同移民呢啲議題,响今日引起更廣泛嘅討論。
TIFFANY CHUNG:
我諗某程度上,大部分人會認為呢啲人係被迫遣返嘅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你又可以將佢哋睇成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嘅人,佢哋冇認命,亦冇被其他人左右佢哋嘅人生。
我哋希望觀眾可以睇到一樣嘢,難民唔只係受害者,佢哋嘅旅程比我哋想像嘅更加勇敢。面對羈留營嘅可怕生活同埋強迫遣返,佢哋都作出反抗:證明佢哋嘅政治能動性可以重塑當下難民嘅論述。
旁述:
呢件作品嘅名稱係《漂泊者》,係Tiffany Chung喺2015至2016年間創作嘅裝置作品。創作媒介包括水彩、墨水同塑膠彩紙本、亞加力膠板,以及彩色、有聲嘅雙頻道數碼錄像。作品尺寸視乎展示空間同裝置方式而定。
作品包括二十八幅畫,按時序喺牆上由左至右、上下錯落咁展示。喺畫作與畫作之間,有一塊塊唔同顏色嘅長條形膠板。每塊透明膠板上,都以英文註明1974至1994年間嘅某啲日子,以及當時發生嘅事。而紅色、藍色同灰色嘅膠牌,就有大楷英文寫住一啲單字或者短句。
畫作之中有黑白,亦有彩色。每一幅畫描繪一個場景,呢啲場景發生喺1974至1994年間,全部都同越南難民有關,例如:難民抵達香港,密密麻麻嘅船堆滿船塢;貨輪同漁船嘅甲板上,逼滿數以千計嘅人。部分畫作描繪羈留中心裏面嘅生活,有啲難民目光呆滯、沒精打采,亦有啲難民面帶笑容。另有部分畫作描繪難民營內難民抗議、騷動、被警察制服,同埋營房通天大火嘅情景。亦有畫作描繪有人離開即將關閉嘅羈留中心嘅一刻,以及市區天橋底露宿嘅景象。
呢組作品另外仲有兩個螢幕,各獨立展示一段數碼錄像。其中一段片長1分36秒,記錄幾位講越南語嘅人重訪萬宜羈留中心附近嘅萬宜水庫,喺車內由下向上望,望住用石頭砌成嘅水壩,重塑佢哋回憶中羈留中心嘅周邊景象。另一段片長4分58秒,記錄三位講越南語嘅女士重訪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舊址,喺正在施工嘅地盤外圍回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