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聽

南展廳 

莫娜·哈透姆 《Kapan iki》

2012
裝置作品由五個高窄長方形鋼籠組成,尺寸大致相同。每個籠子裏都有一團紅色的手工吹製玻璃,彷彿正在融化。其中一個籠子旁邊有一灘紅色的玻璃,看似完全融化的狀態。

M+,香港,Brown家族年度購藏基金購置,2018年,© Mona Hatoum,圖片:M+,香港

旁述:

假如你第一次見到呢個作品,請你花少少時間去睇下莫娜·哈透姆呢件作品。佢令你聯想到啲咩呢?

我哋問咗十歲嘅胡靖同佢嘅爸爸媽媽同樣嘅問題。

靖:

一隻透明雀仔跌喺咗地上變成血。於是見唔到雀仔。 點解血會變成咁?因為雀仔死咗,然後雀仔就變成血、喺血裏面。因為睇唔到雀仔嘅屍體,於是覺得呢個籠係一個鳥籠 ,係一個無門嘅籠。好似有時唔開心,有時悲傷,同埋好悶嘅感受。

媽:

我覺得佢歪菱歪稱好似高樓大廈,然後入面啲紅色,睇起嚟有啲不安,可能紅色有啲似血。佢好似想掙扎離開,喺窿窿罅罅果度跌咗出來。

爸:

我第一眼見到嗰陣,佢哋啲高度有啲似人嘅高度,對應而家社會狀況,好似每個人都有一啲距離。 好似有種一點五米距離嘅感覺。 聽完胡靖講,好似被佢啟發到,我都好似佢咁想像有隻雀仔喺裏面飛來飛去,不停地去撞,但有趣嘅係,我哋緊講嘅唔止一個籠一隻雀,而喺呢度有五隻雀仔被困住。

旁述:

我哋問胡靖如果佢係其中一隻困喺籠嘅雀仔,佢會有咩感受呢?

靖:

雀好似被困住好可憐。 因為嗰度無門可以打開。

旁述:

胡氏一家喺見到呢件作品之前並唔知道作品背後嘅意思,佢哋對呢件作品嘅外型、色彩同埋質感嘅觀察,正好反映個人感受能夠對藝術品產生唔同嘅意義。

哈透姆認為任何藝術品、包括佢本人嘅創作都包含唔同層次嘅意義。所以觀眾毋須借助解釋或敘事,都可以引起唔同嘅想像甚至情緒感受。 嗱,而家再望真啲 ,你見到啲咩呢?

旁述:

呢件作品嘅名稱係《Kapan iki》,係莫娜・哈透姆喺2012年創作嘅雕塑,物料包括軟鋼同手工吹製玻璃,作品尺寸視乎展示方式同空間而定。

五個打直嘅黑色長方體鋼籠分散放置喺展區平地上,每個籠都微微傾側,傾側嘅程度同方向各有唔同,籠嘅高度亦唔一致,大概係成年人腰間至肩膊嘅高度不等,睇起嚟似一棟棟傾斜嘅建築物。呢啲籠係以黑色軟鋼筋屈曲而成,鋼筋表面有斜紋,轉折位置屈成圓角。每條鋼筋平均分隔,整齊地橫橫直直咁排列,形成一個個方框,可以睇到內籠。

每個籠裏面嘅底部各有一件或兩件紅色透明玻璃物體,大約係成年人雙手合埋可以捧住嘅大細,透過玻璃可以見到籠底被映照成紅色嘅鋼筋。玻璃物體各有唔同形態,呈不規則形狀,好似有生命嘅有機體。除咗一件玻璃之外,其他玻璃頂部都凸起,好似火山口咁有個圓形嘅窿,係吹製玻璃時黐住吹管嘅痕跡。玻璃嘅外形飽滿,接觸到鋼筋嘅位置向內凹入,喺方框嘅位置就向外凸出,有啲幾乎將鋼筋包住,就好似一泡杰撻撻嘅液體湧緊出籠外面嘅時候凝固起嚟,而主體仍然困喺籠中。其中有一件玻璃物體形狀扁平,似係啱啱逃離出去,但被籠底嘅一邊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