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
圖片:M+,香港
馮樂山:
睇吓右邊嗰啲層次分明嘅圖案,深色嘅部分喺每層之間創造出陰影同深度。當你睇耐啲,就會發現呢一部分好似皮膚一樣。望吓你手背,想像手指關節附近有皺褶嘅皮膚質感。慢慢望向畫嘅中心,皺褶變得愈嚟愈密,好似腸道內壁嘅紋理。再移落啲,會見到一個開口,似乎畀纖細嘅網狀人體組織或者肌腱包住。
呢幅畫彷彿喺我哋眼前變形幻化,自然咁由外景過渡到內省嘅意象。藝術家周綠雲嘅作品帶我哋喺一片有機嘅奇觀景象中遊走,踏上反思冥想之旅。
就好似畢加索嘅藝術提供咗新視角去觀察人體,呢幅畫結合水墨傳統同埋現代概念同技巧,例如抽象畫法,徹底革新咗我哋對水墨畫的認知。
旁述:
呢幅無標題嘅畫,係周綠雲喺 1970年代創作嘅水墨作品,邊長91厘米,呈正方形。
藝術家以濃淡有致嘅筆墨,描繪出層層漸變、唔同深淺嘅灰色同黑色,離遠睇,似一片山水交融、層層交疊、既遠且近嘅暗沉景象。
喺畫面嘅左方,中央到下方位置,有一筆筆細緻嘅筆觸同埋濃淡不一嘅墨色,呈現一層疊一層嘅陰影,似係一座山巒重疊嘅大山,又有如一把柔滑嘅長髮,由中央流瀉而下,再向右方流淌。而喺右方嘅層層陰影之間,描繪咗一叢叢枝條,似植物嘅根部,又似網狀嘅血管或者人體組織。呢啲枝條或者網嘅頂部,連住一條條細密嘅幼線,似係密集嘅肌腱紋理。肌腱紋理向上接住一圈套一圈、輪廓分明嘅線條,似人體關節部分嘅皮膚皺褶,又有如鳥瞰一層疊一層嘅岩石堆。喺畫嘅上方,岩石堆之間有一尖端,伸向遠方亮白之處,有如平靜嘅水面映照出嘅月光嘅倒影,倒影喺暗沉嘅岩石之下顯得份外明亮;離遠睇,倒影似蔓延到左方大山後背,若隱若現。而倒影上方,有一列層層重疊、有凸有凹嘅線條,似唔平整嘅岸邊。近岸嘅水面有一抹抹較灰暗嘅墨色,似透現水底岩石嘅暗影。
畫嘅左邊,隱約見到藝術家嘅署名同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