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展廳 

野口勇 《雨山》

1982-1983/2019年
雕塑由四塊淺灰色長形金屬板構成,宛如從山上傾瀉而下的瀑布。一塊長方形板貫穿了這四塊金屬板的上半部分。地上有另一塊長方形板為雕塑提供支撐,使它能直立。

© The Isamu Noguchi Foundation and Garden Museum, New York / ARS攝影:M+,香港。

旁述:

野口勇有一系列以熱浸鍍鋅鋼作為創作材料嘅雕塑作品。喺2024年開幕嘅「山鳴水應」展覽中,一個靠窗嘅長方形展區,就展出咗其中五件作品,分別係《雨山》、《形成中的山脈》、《風斗》、《天鏡》,同埋《根與莖》。全部雕塑都係以野口勇喺1982至1983年間嘅創作概念為藍本,然後分別喺1984同2019年製造。每件雕塑都主要係一塊塊熱浸鍍鋅鋼板,經切割成唔同形狀,再嵌砌或者接合組成。切割嘅邊緣俐落,拼合後嘅外型線條簡約。呢啲鋼板,類似街道工程臨時鋪喺地面常用嘅鋼板材料,全部顏色都係淺灰色,色澤會隨住光線亮度而改變,光線充足嘅時候,雕塑顯得特別明亮,而光線昏暗嗰陣,就會顯得暗淡,帶藍色調。每件雕塑尺寸由高約26厘米至3米不等。

喺呢個展區,《形成中的山脈》放喺近中央位置;《雨山》、《風斗》同埋《根與莖》呢啲較高嘅作品就分別放喺三個近角落嘅位置;《天鏡》就放喺近玻璃窗嘅位置。以下係其中兩件作品嘅描述:

《天鏡》高約26厘米,長約50厘米,闊43厘米,係一塊接近正方形嘅淺灰色鋼板,下方有鋼片支撐,將方形鋼板其中一側向上提起至一張打直嘅A4紙嘅高度,令鋼板嘅另一側斜向地面。呢件作品設置喺展區面向藝術公園嘅落地玻璃前面,隨住天色變換,鋼板會映照由窗外透射入嚟嘅陽光,有時會因應光線反射角度而發亮,有時就會較為暗淡。

另一件雕塑《雨山》高約246厘米,長約64厘米,闊73厘米,外型似幾條水柱落喺高聳嘅山林之間。作品由四塊狹長嘅鋼板同兩塊長方形鋼板組合而成。其中一塊長方形鋼板平放喺地面,四塊狹長嘅鋼板就由左至右豎喺長方形鋼板上面,而另一塊長方形鋼板,就喺狹長鋼板之間靠上位置,貫穿四塊狹長鋼板。狹長鋼板面向嘅角度各有不同,好似我哋合埋手掌,再將尾指貼合,然後微微打開手掌咁樣。表面光滑嘅鋼板,會反映住另一塊鋼板嘅剪影,造成一道道有如山溝嘅陰影,或者好似喺山林之間向下流淌嘅一條條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