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聽

希克展廳 

黃永‎砅 《六走向的小轉盤》

1989
一個打開了的黑色皮箱內,盛載着六個白色圓盤,最大的一個置於最底,由大至小向上堆疊。皮箱的蓋子打開後,展示着一幅附有註解文字的照片,圖中的物件正是這個皮箱裝置。

M+ 希克藏品,香港,© 黃永‎砅,圖片:M+,香港

旁述:

呢個究竟係一件工具定係藝術品?從唔同角度嚟睇,兩樣都係。作品由黃永砅喺1989年創作,好體現到佢當年對藝術睇法嘅轉變。深受中國古代占卦文獻《易經》影響,黃永砅好想抗衡當代崇尚自我表達嘅思潮,反而將創作交託俾命運同機遇。

沈遠:

自從[19]85年之後,佢想從個人嘅創作中退出嚟,譬如靠《易經》占卜去決定做咩。將點樣創作、幾時創作呢啲嘢交比呢啲小轉盤去決定。

旁述:

沈遠係黃永砅嘅太太。佢話俾我哋知,藝術家點樣用啲小轉盤嚟決定創作形式。

沈遠:

例如第一個小轉盤,決定要唔要行動,即係要唔要創作。第二個轉盤呢,就決定喺咩地方行動,喺轉盤上有標示。第三個轉盤就決定幾時採取行動。然後第四個轉盤就決定用乜野創作。第五個轉盤決定佢點樣做。第六個小轉盤決定參考咩嘢去做。所以佢上面嘅標注,都用嚟喺旋轉嘅過程中決定要點做。

旁述:

沈遠本身都係一位藝術家,我哋問佢同丈夫喺伴侶關係以外,會唔會以朋輩身份討論作品。

沈遠:

會呀,我哋每日都會傾。無論係佢做咩計劃,都會問我對計劃嘅諗法。當我有創作計劃嘅時候,我都會問佢對我個計劃嘅諗法。但係,我哋有時會改少少,有時會堅持自己嘅諗法。並唔會因為對方提出嘅任何意見而完全咁改變自己,我哋只係喺討論中加強或確定自己某啲諗法。

旁述:

呢件作品嘅名稱係《六走向的小轉盤》,係黃永砅喺1989年創作嘅裝置作品,物料包括皮箱、木、墨水同黑白照片。長方體皮箱打開後嘅尺寸係:高57厘米,長44厘米,闊77厘米。

黑色手挽皮箱內,有三條白色嘅方形木條,晾起一疊六個木製嘅圓形轉盤;呢啲轉盤由下向上、由大到細疊起,全部以圓心為轉軸。每個轉盤都上咗一層白色油漆,但有剝落嘅痕跡。靠近轉盤邊緣,印有淡黑色嘅阿拉伯數字刻度。皮箱上蓋嘅內部,附有一張套住透明膠套嘅白紙,印有呢件作品嘅黑白圖像、簡體中文嘅手寫註解,同埋英文參考資料。呢啲圖文註明每一個轉盤點樣決定創作一幅畫嘅各項元素,包括構圖、繪畫時間同埋用到嘅材料。而印喺紙上面嘅作品圖像,同作品實物一樣係打開咗嘅黑皮箱同白轉盤,而皮箱上蓋亦附有一個白色轉盤嘅圖像。

以下係手寫註解同轉盤嘅細節描述:

頂層最細嘅轉盤係「頂蓋束」,註解標示為「動與不動,就是製作與不製作」,括弧「兩可」。喺「動」與「不動」下面分別括住數字「1」同「0」。轉盤上寫住「黃永砅1989.2」,只見到一個刻度,寫住「0」。

第二層轉盤係「前置束」,註解標示為「何處動」,括弧「空間位置規定」。圓周有八個刻度,平均分布。由零開始,每個以45度遞增至360度。

第三層轉盤係「中堂束」,註解標示為「何時動」,括弧「小時」,印有「1」至「24」嘅刻度。

第四層轉盤係「後束」,註解標示為「動甚麼」,括弧「材料」,印有「1」至「64」嘅刻度。

第五層轉盤係「薄束」,註解標示為「如何動」,括弧「無序數字」,轉盤上嘅刻度密密麻麻,由個位、十位到百位都有。

第六層轉盤,即係最底一層,呢一層係「楔束」,註解標示為「何參照」,書名號《當代藝術》,「藝術史三百九十二幅圖片」,印有「1」至「392」嘅刻度。轉盤上嘅刻度密密麻麻,數字排列嘅高低同方向都有唔同變化,有啲排成斜行,有啲打橫排成幾行而且上下交錯,辨別唔到數值。另外有部分數字已經剝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