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
图片:© GrandPalaisRmn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Mathieu Rabeau
徐诗颖:
让你的目光在这些耐人寻味的物件上游走:一具山羊头骨、一个瓶子和一根蜡烛。两件日常用品竟然与一件阴森、令人毛骨悚然的物件为伴。更令人好奇的是,毕加索为这个主题创作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绘画,一个是雕塑,两者都可以在此看到。究竟这个画面有何迷人之处,一再吸引毕加索呢?
毕加索于1951年开始创作这件雕塑,然后先于1952年完成画作,随后在1953年完成雕塑。他为什么要来来回回地创作?毕加索曾说:「雕塑是画家对绘画最好的注解。」就像变魔术一样,毕加索成功将他对形状和视点的想法,从平面的绘画带进现实世界。
让我们从画作开始,注意看圆身花瓶,在上方棱角线条的衬托下更加突出。往下看时,花瓶看似从石头刻凿出来,接近立体。
现在来看看雕塑。尽管它是实体物件,但那花瓶似乎比画中的更加扁平。你可以想像毕加索多么满足,他用这两件作品转化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在绘画中构造立体的形体,但在雕塑中则将实物压扁。这还不是他唯一的有趣把戏。看看雕塑中的羊角,它们其实是自行车的把手!
旁述:
这两件作品的名称都是《山羊头颅、瓶子和蜡烛》,是巴勃罗.毕加索在1951至1953年期间创作的油画和雕塑。油画高89厘米,长116厘米。雕塑的物料是上色青铜,高79厘米,长93厘米,深54厘米。
油画和雕塑都是以深沉的灰色为主调,都包含了山羊头颅骨、瓶子和蜡烛这三个元素。在这两件作品中,这三个元素排列的位置都一样,最右边是山羊头骨,最左边是长颈的瓶子,瓶口有一根发出光芒的蜡烛。看起来就像毕加索是按照油画中的平面物件,塑造成立体雕塑,或者是反过来将雕塑中的立体物件画成了平面画作一样。
这幅1952年创作的油画中,山羊头颅骨的高度和宽度占整个画面约三分之二,瓶子连同蜡烛光的高度和头骨差不多。山羊头骨面向左边的瓶子,它线条利落,表面的白色和深灰色形成强烈对比,令头骨的轮廓显得更加分明。头骨顶部有曲折的角,朝右方向上向下弯曲。兩个眼洞上下并列在头骨的中间。眼洞下方是腭骨,下腭前端有四颗牙齿。画中的瓶子看起来像一个长方体,刻画出了瓶子的长颈和饱满的瓶身轮廓,瓶口似乎有一根小柱子向上伸出,柱子顶部散发出一条条短小的光线,一束三角形的光,从左上角的小柱顶部照向山羊头骨的额头位置。
至於这件在1951至1953年创作的雕塑,它有一个长方形的基座,右边山羊头骨的宽度约占基座三分之一的空间,高度大约是左边瓶子的一半。长形的头骨表面粗糙,嘴部朝向左下方,眼睛呈圆珠状,一对羊角往上弯曲,形状就像自行车的把手。左边的长颈瓶子是由两块扁平的青铜片相交连接而成。從正面看,瓶子右边的瓶肩呈弧形,左边的瓶肩则带角,瓶颈左边有一个有角的框。在瓶口,有一个球状物体,环绕球体的周围插着二十多根青铜幼枝,这些枝条有长有短,向外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