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
图片: Album/Scala, Florence
徐诗颖:
在黑色背景衬托下,这匹马紧绷的表情吸引我们注视。它似乎正仰天嘶吼,舌头如短剑般伸出。
马是毕加索反覆描绘的主题。在此,你可以看到他再次采用这个题材,来回应战争造成的破坏。 1937年,纳粹德军在佛朗哥政权的支持下,轰炸了西班牙城镇格尔尼卡,导致数百名平民伤亡。这袭击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欧洲,毕加索知道这个消息后深感痛心。为了回应此事,他开始创作一幅大型画作,《格尔尼卡》因而面世。在不到六周的时间内,毕加索画下近五十幅预备草图,其中最少有十二幅是试画马的习作,这幅画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草图展示出毕加索的创作和实验过程。
如今,《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知名画作之一,不但成为骇人战争的见证,更变成了反抗法西斯主义的象征。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格尔尼卡》的故事,欢迎观看你身后的影片。
旁述: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为〈格尔尼卡〉而作的马头草图》,是巴勃罗・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的油画,高65厘米,长92厘米。
作品以黑、白、灰色为主调,背景全黑。在画的左边到中间,以灰白色描绘了一个马头,与黑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马的五官以流畅的弧线勾勒,它的头向上仰,张开嘴巴,伸出长长的舌头,眼睛瞪大,口、鼻和牙齿仿佛被向外拉扯而变形扭曲。
这只马仰着头,摆出三七面对着我们,瞪大一双圆圆的小眼睛,带有方角的额头上竖起一双尖耳,面颊鼓胀饱满。它朝向天的鼻子比额头还要宽,漆黑的鼻孔撑得比眼睛还要大四倍。在鼻子下方,是一张张得很大的嘴巴,占据整个马头的一半大小,大口里露出上颚和尖锥形的舌头。它的上颚有四颗白色的牙齿,每颗都有半个鼻孔那么大,全部都是龅牙,向前凸出,看起来像是生长在鼻子右侧;而下颚位置有另外三颗白色牙齿。马头的下巴和鼻子上则以白色笔触描绘了细密的毛发。
马的面颊和颈部有深灰色的阴影,看起来,这只马像是朝向上方的光源、向天竭力嘶吼那样。
画的左上角隐约可见画家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