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听

西展厅 

巴勃罗・毕加索 朝鲜大屠杀

1951年

图片:© GrandPalaisRmn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Mathieu Rabeau

赖文杰:

一群面无表情的士兵用枪指着四个女人和四个小孩。被指着的人神色惊恐,赤裸无助地站在不毛之地,更显出他们的惧怯和脆弱。

这幅《朝鲜大屠杀》是对1950至1953年韩战的回应。韩战是冷战期间一场关键冲突。美国支持南韩,而苏联和奉行共产主义的中国则支持北韩。早于1944年,毕加索因法西斯主义于祖国西班牙崛起,加入了法国共产党。而这幅画就是他对地球另一端的战争暴力的抗议。

毕加索的作品很少以时事为题。为了处理这个主题,他借鉴了几幅欧洲经典名作,包括哥雅的《1808年5月3日的枪决》和马奈的《枪决皇帝马克西米连》,两幅画都有压迫者与受害者,构图相近。这也是毕加索直接指涉亚洲的少数传世作品之一。事实上,毕加索从未离开欧洲。为了创作这幅画,他很有可能参照了报纸中相关战争报导的照片。

在那段时期,报纸开始采用彩色印刷。毕加索殷切传递他的反战资讯,将黑白人物绘于彩色背景上,期望这作品同时会被视为绘画和印刷图像。至今,这幅画作仍然是对战祸涂炭生灵的深切见证。

旁述: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朝鲜大屠杀》,是巴勃罗.毕加索在1951年创作的油画,高110厘米,长约210厘米,相当于一道横向摆放的门那么大。


画面呈现在一片黄绿相间的野外中,左右各有一组灰色色调的裸体人物。在左侧的一组包括四个女人、三个小孩和一名婴儿,他们的面容扭曲,看起来非常悲伤或惊恐。在右侧的那一组则是六至七名士兵,他们戴着头盔,用长枪或利剑指向左侧的那一群妇女和儿童。所有人物的身高都几乎与画面一样高。人物背后是远山和平原。


在画面左侧,四名全裸的女子挤在一起,肩膀相挨,其中两位有大肚子、似乎是怀孕了。最左边的女人肚子很大,她一只手抓着额头,揪着嘴脸,抬头仰望天空,另一只手则护着一个踮着脚尖的孩子,孩子紧贴在她身边。这个女人旁边是另一位妇人,她双手紧拥着婴儿,侧着头,脸贴着婴儿,她面容扭曲,脸上像是带着泪痕。她右边是另一位孕妇,她眯着眼,双手低垂张开,掌心向外,其中一只手握住旁边的少女。少女比其他人矮半个头,她圆润的脸上没有表情,用一只手遮住裸露的胸口。少女右边是一个小孩,双臂张开,头扭向后方看,似乎想要跑向少女。在这个小孩的脚边还有另一个小孩,他蹲在地上,似乎在玩着地上的碎石。


画面右侧有六至七名裸体士兵,戴着不同款式的头盔和面罩,他们的肢体动作坚定硬朗,看起来就像沒有感情的机械人一样。这些士兵举着长枪或利剑,指向左侧那群妇女和小孩。最前面的士兵张开双脚,像是在迈着大步向前。士兵的身体显示出厚实的肌肉线条,与左侧妇女纤柔的身姿形成强烈对比。


在妇女和儿童后方的远处,是一片碧绿色夹杂着枯黄色的山岭,山上似乎有破败的建筑物。而画面的中央,在山脚的平地上有几抹深褐色和土黄色,看起来像是荒地上的废墟,又像是正在燃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