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M+大樓建築口述影像

M+大樓由一個設有天台花園的方形基座平台和一座橫跨平台中央的縱向大樓組成,在日落時分俯瞰香港維多利亞港。

M+大樓。©麥憬淮。攝影:麥憬淮。 圖片由Herzog & de Meuron提供

旁述:

M+大樓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由上而下包括一棟高樓、 一個平台以及一個基座,三部分相連。從東面或西面望,高樓同平台嘅外觀好似一個上下倒轉嘅立體英文大楷「T」字。開放畀訪客參觀嘅主要展覽空間,設於平台同基座嘅樓層。M+大樓共有16層,另外設有兩層地庫。

高樓高約66米,長110米,闊約10米,面向維多利亞港嗰面外牆,裝滿一行行LED燈,當着咗燈,就會成為一個同外牆一樣咁大嘅巨型螢幕。高樓下方嘅平台係一個長方體,高約12米,長110米,闊約130米,樓層面積約有兩個足球場咁大。高樓同平台嘅外牆,鋪咗波浪形以及圓筒狀嘅墨綠色陶製瓦片。而平台下方嘅基座,整體比平台細,平台於是成為基座上方一道寬闊嘅簷篷,用嚟遮蔭擋雨。基座嘅外牆大致上係灰色混凝土牆,同高樓以及平台嘅墨綠色瓦片形成強烈對比。

基座包括兩層地庫同地面層,地面層四面各有一個入口。部分入口處外裝有一盞盞半透明圓形吊燈,燈罩嘅直徑超過一米,外形好似一隻隻反轉嘅巨型湯碗,又圓又厚,係仿照街巿常見嘅燈罩外形製造。基座外圍嘅牆身係灰色混凝土牆,到近入口處就開始轉為一節節墨綠色仿青竹嘅圓筒形陶製瓦片,呢啲瓦片鋪砌成一片茂密嘅竹林,由室外延伸到室內空間。

由地面層入口進入室內嘅地下大堂,樓底高過7米,地面鋪上灰色混凝土地磚,表面帶有木紋。高身灰色混凝土柱分佈喺大堂唔同位置,部分柱身好似地磚咁有木紋。大堂四面裝有落地玻璃,地面有兩個開口,可以望到地庫;天花板亦有兩個開口,可以望到平台嘅天窗,自然光會從呢兩道天窗透射到地下大堂,同埋兩層地庫。最底嗰層地庫又叫做「潛空間」。如果行近大堂地面開口嘅圍欄俯視,可以見到兩級巨型樓梯級橫越潛空間。梯級由混凝土建成,每級都高過一個成年人嘅身高。呢兩級梯級覆蓋住嘅,係港鐵東涌綫同機場快綫嘅行車隧道。

由地下大堂上一層,就會進入平台嘅部分,到達二樓展廳。呢層嘅天花板有一排排光管。而同大堂唔同嘅係,地面鋪上淺啡色木地板,配襯白色牆身,並且有九對深啡色大門,可以通往展區。而部分大門旁邊嘅牆身,有鮮色嘅展覽圖像。喺呢層嘅中央位置,有一個寬闊方正嘅中庭,周邊係唔同嘅展區同埋名為「大台階」嘅活動空間。中庭正中間,有一條白色螺旋形樓梯,向上連接三樓。螺旋形樓梯嘅左右兩邊,各有一列四條灰色混凝土柱。兩列柱平行相對,望向其中一列,會見到四條柱一字排開,兩條為一組,分別斜向左同右。呢啲傾斜嘅支柱係建築結構巨型桁架嘅一部分,用嚟支撐成座大樓。中庭同周邊展區之間,左右兩邊嘅地面各有一個開口,天花板各有一道玻璃天窗。無論喺地庫「潛空間」、地下大堂定係二樓展廳向上望,望到嘅都係同一道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