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聽

東展廳 

Archigram、彼得·古克 「插接城市」

1964

M+,香港,© 1964 Archigram,圖片:M+, Hong Kong

羅發禮:

我叫做羅發禮,我係一個喺香港出世嘅建築師,讀書嗰陣曾經跟過Peter Cook,佢係Archigram嘅成員之一。我讀大學嘅時候見識過Archigram嘅工作,因此對整個建築專業非常樂觀。佢哋真係開放咗詮釋建築嘅靈活性同創造力。

旁述:

作為一名建築師,羅發禮以一種非常特殊嘅方式去睇呢個世界。佢話俾我哋知,香港係一個設計非常精密嘅現代城市,有互相連接嘅摩天大廈、鐵路、甚至係浮喺島嶼上嘅機場。而喺所有呢啲嘢成為現實之前,已經有人預視呢一切將會發生。

羅發禮:

有一班名為Archigram嘅建築師,佢哋喺1960年代已經思考緊好似香港咁複雜咁不可思議嘅城市係點樣。雖然今日我哋認為係理所當然嘅一切喺嗰陣時仲未起好,但Archigram提出嘅呢個願景,係非常大膽。佢哋認為城市係可以用唔同嘅方式去營造同埋設計。

旁述:

Archigram喺設計城市方面最重要嘅嘗試之一,就係「插接城市」。羅發禮為大家更仔細介紹呢個作品。

羅發禮:

今日大部分嘅城市,仍然係用傳統由地面開始建造嘅方法;但「插接城市」好大程度上係反地心吸力。亦即係話,建築物係可以從上而下咁起出嚟,單係呢一點已經好有趣,因為無論喺軟件定係硬件嘅世界裏面,我哋真係見到我哋嘅城市設計好過時,因為要提升一個城市並唔容易,亦唔能夠好輕易將一個城市改頭換面。但「插接城市」話俾我哋知未來有一點係好重要,就係靈活性。呢個係創造一個全新可持續發展城市嘅核心價值。

當我哋理解咗Archigram嘅背景,再睇吓香港,我哋就應該要俾啲創意咁問吓自己:「香港可以點?」。如果將香港睇成係一塊空白嘅畫布,佢可以立刻變成一個樂觀嘅地方、一個充滿機遇嘅城市。而呢個正正就係Archigram嘅精神所在。

旁述:

「插接城市」係一個概念城市,由建築團體Archigram成員彼德.古克喺1964年構想出嚟。根據佢嘅理論,呢個城市係一個自給自足嘅巨型建築網絡,構建物可以按需要增加或移除,並以管道同埋吊臂輸送物品。喺2021年開幕嘅「物件・空間・互動」展覽,就展出咗同呢個概念相關嘅立面圖、軸測圖、位置圖、錄像、模型、建築雜誌等。

其中一幅立面圖高52.5厘米、長111厘米,係「插接城巿最大壓力區」立面圖,圖中以唔同顏色同埋形狀,標示區內嘅建築物、連接路徑以及區域使用用途等等。區內嘅組件同構建物,由左至右、由下而上、由前景到後景分布全圖,構建物同區域之間有路徑同管道互相連接,睇起嚟好似一組龐大嘅機器結構。

立面圖為橫度長方形,四隻角裁切成圓角。全幅圖主要用上紅、藍、綠、橙紅、紫紅同黃色,形狀包括唔同粗幼嘅條狀、唔同大細嘅圓形、電芯形狀以及不規則多邊形等等。

圖中嘅地面為藍色,有兩個工整嘅梯形大凹槽。一條條綠色管道交疊成一格格菱形網,左右貫通全圖。網狀管道左右兩邊各有一組垂直管道,好似兩道巨型門框,嵌落地面凹槽。而喺網狀管道頂部,就有一組淡灰色、好似巨型機械臂嘅裝置,扣連左右兩組門框管道。一組組藍色橫條狀嘅結構夾雜喺管道後方嘅建築物之間,就好似一條條有長有短嘅運輸帶。

喺立面圖最左邊,垂直有三串電芯形狀嘅黃色建築物,標註為「APARTMENT(公寓)」,差唔多有成幅立面圖咁高,電芯之間有藍色組件連接;而呢啲藍色組件,就接駁住網狀管道同運輸帶。公寓右邊係一棟紅色嘅棒狀物,有公寓嘅一半高度,標註為「CAR SILOS」,係停泊汽車嘅圓柱塔。之後係一組好似電力供應或者滑動運輸嘅系統,標註為「A FEEDS(A供應裝置)」,由一組滑輪狀結構連接住左邊嘅門框管道,標註為「ROUTE A(路徑A)」。經過門框管道向右,係用一個個橙紅色長方形疊高成棒狀或者斜擺成梯級狀嘅建築,標註為「OFFICES(辦公室)」同「INFORMATION SILOS(資訊塔)」,呢個區域嘅下方標註為「RAIL STOPS(鐵路站)」。再向右依次序係多邊形黃色嘅「PLAZA(廣場)」、「THEATRE(劇院)」同「EXHIBITIONS(展覽區)」。然後就係位於右邊門框管道嘅「ROUTE B(路徑B)」。喺門框管道右邊,再有棟停泊汽車嘅紅色圓柱塔,旁邊有另一棟高過佢一倍嘅紅色圓柱塔,都係用嚟泊車嘅,但呢座塔向上展開成漏斗形狀,上方有一層層膠囊狀嘅構建物,並有綠色管道貫穿。圖嘅最右邊,係「MUSIC THEATRE(音樂廳)」。以上全部都係前景建築,而後景建築主要喺圖嘅中間,以淡灰紅色顯示,其中有一棟係高聳嘅漏斗形建築物。區內有四棟建築物嘅頂部有吊臂。

立面圖整體泛黃,有破損同釘孔。右邊打直同下方打橫嘅邊沿有刻度,右邊由下而上沿邊標註英文字母D至H,同埋J,下方由左至右沿邊標註數字「X72」至「X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