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听

西展厅別厅 

王克平 《链》

1979年
木雕采用圆滑的木块塑造头部和颈项,颈链上方雕了一只手,正在抓着颈项。 这件木雕恍如一支巨型拐杖的杖头装饰。

M+ 希克藏品,香港,© Wang Keping,图片:M+,香港

旁述:

这件异乎寻常的木雕是王克平的作品。他是著名的星星画会创办人之一,活跃于1970年代后期至 [19]80年代初,是自学的前卫中国艺术家。这件作品以强烈、大胆的拳头作为象征,直率地表达了文革结束后,那一代画家在相对开放的气氛下自我表达的精神。

摄影师刘香成是1978年首批被派去北京,记录当时社会变迁的八名美国记者之一。

刘香成:

中国在1978年决定全面落实经济改革,这是一个让人很意外的时刻,当时在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开放了许多。这其中的意义相当深远,因为当时的改革是席卷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的。

旁述:

中国社会开放了,像星星画会这些团体开始更公开地向大众展示何谓艺术自由。刘香成通过采访,与画会的成员逐渐熟悉起来,我们问他是如何回顾当时的那段艺术运动的。

刘香成:

我觉得大家可以将这个现象看作是他们对当时中国整体状况的反思,因为那时在文学、诗歌、艺术、雕塑、绘画、木刻以及摄影的范畴,无一不在发生着改变。我认为,星星画会的重要性,是在向社会宣告:“来听听看,见识一下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想做的是什么。”

而这样的现象对于那时的中国而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当时的大部分人应该从未见过外国记者。他们没有想过有人会对他们感兴趣,尤其是对他们的个人故事。所以,你可以感受到,星星画会的人,以及其他知识分子作家、小说作家等,正开始慢慢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旁述: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链》,是王克平在1979年创作的木雕,高53厘米、宽37厘米、厚约13厘米。作品的高度估计是成人臀部到脖子那么高,而最宽的位置约有成人肩膀那么宽。

作品是较为抽象的人头木雕。雕像的脸朝左,好像被一只手捂着嘴和下颚。他的头部向后仰,眼睛张大,笔直的颈部缠着一圈环环相扣的锁链。

雕像的形态像我们把左手手背向着自己,握紧拳头,然后把右手的手指并拢,从左手手心那边包住左手小指下方的肌肉和手背。左手被包住的地方,就是雕像的嘴和下颚。而没有被包住的部分,即左手手背上方的手指关节位置,小指关节是雕像的鼻子,食指和中指之间就是雕像呈橄榄形状的眼睛。而左手手腕的位置,就是雕像刻有锁链的脖子。

整个木雕偏深棕色,表面平滑,带有光泽,有着像山峦起伏的木纹。雕像的眼睛是以深深的刻痕勾勒出轮廓的。而眼睛下方的手,同样是以刻痕呈现手掌和指甲的线条。至于戴在脖子的锁链则微微凸起,像浮雕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