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收聽

東展廳 

磯崎新 《孵化過程》

1962年設計,1997年製造/2011年
雕塑的特寫鏡頭中,可見許多隨意釘入桌面的鐵釘,高低不一且角度各異。每顆釘子之間纏繞着藍色、紅色和黃色的塑膠電線,將釘子連繫起來。作品上覆蓋一坨坨凝固的白色石膏。

M+,香港,© 磯崎新,圖片:M+,香港

旁述:

呢個觸目嘅桌面裝置,係著名日本建築師磯崎新創作嘅。磯崎新自從喺1960年代出道以來,可以講得上係日本建築界同外界最重要嘅橋樑。

京都大學建築系教授Thomas Daniell話俾我哋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磯崎新同佢嘅同代人,係點樣因為日本城市受毁而深受影響。

THOMAS DANIELL:

磯崎新14歲嘅時候,佢嘅家鄉大分縣喺二戰最後幾個月被猛烈轟炸。好明顯佢冇死到,但係就好似佢自己所講:第二日朝早,喺已經變成灰燼嘅屋企之中目擊成個城市被摧毀。喺嗰一刻,佢第一次意識到建築所謂何事。嗰一個晚嘅黑暗、毀滅同喪失,影響佢往後人生中所做嘅每一件事。

旁述:

Thomas又點睇呢件作品呢?

THOMAS DANIELL:

好明顯呢個唔係一件建築或城市設計嘅作品。你可以將佢睇成一件藝術品,但事實上,佢其實係一場表演之後留落嚟嘅情況。

旁述:

雖然呢個係一個後期嘅版本,最初嘅表演其實係發生喺1962年一個名為「這將是你的城市」嘅日本都市設計展覽入面。係嗰度,磯崎新嘗試去證明一個成功嘅城市設計,並唔係將某個人對於秩序嘅諗法強加於人。相反,係應該要俾更多人參與其中。

THOMAS DANIELL:

佢喺一張木枱上面鋪咗一張東京嘅航拍圖片,做成裝置。喺枱嘅旁邊放咗個鎚仔、釘同埋有顏色嘅電線,仲有一個指示牌,邀請參觀者喺任何佢哋鍾意嘅地方用個鎚揼實啲釘,同埋用電線將佢吔連埋起嚟,從而展示一種有好多人可以由下而上參與嘅創作模式。但係畫廊嘅參觀者將啲釘同電線放喺枱上面、牆上、地板、天花板,放到周圍都係,將成間房變成一個巨大嘅蜘蛛網。磯崎新喺展覽進行到一半嘅時候去到現場將個蜘蛛網剪走,但係到展覽嘅最後一日又重新出現喎。呢個時候,磯崎新返到嚟展場,喺枱上面淋上液體石膏。呢個係佢表達一個城市嘅混亂同埋能量嘅方式,同時亦都提醒我哋,持續創造需要一個基礎,就係要間唔中搞吓破壞。

旁述:

呢件作品嘅名稱係《孵化過程》,係磯崎新喺1962年構想嘅未來城市設計方案。喺2021年開幕嘅「物件・空間・互動」展覽中,就展示咗一件同名嘅雕塑,以及同設計方案相關嘅三幅圖像、一本雜誌,同埋一段錄像。

磯崎新透過公眾參與創作雕塑嘅表演形式,展現佢嘅未來城市設計方案。而呢件雕塑,就係佢分別喺1997同2011年,進行兩場表演後,呈現出嚟嘅模樣。媒材包括木、電線、鐵釘同石膏。

呢件雕塑係一張長方形木枱,大約四呎乘八呎,上面釘咗多到數唔清嘅鐵釘,有疏有密,有直立有傾斜,有長有短,釘入枱面後有高有矮,最短嘅大約係成人尾指長度咁高,最高嘅大約係成人手掌長度。每支釘之間雜亂咁繑咗紅色、黃色同藍色嘅電線。有啲電線圍住一支釘繑一圈或幾圈,之後再繑埋旁邊嘅釘,有啲電線線尾喺半空豎起,有啲就喺釘與釘之間扭成麻花或者綑成一團。幾乎所有釘都由色彩繽紛嘅電線連埋一齊。木枱上呢啲釘同架空嘅電線上面有一擗擗凝固咗石膏。石膏主要係白色,但凝固喺鐵釘附近嘅石膏就會係鐵鏽嘅橙色。有啲石膏喺電線上面堆積成一團,有啲吊喺電線度,有啲落喺枱面,就好似石膏本來掛咗喺電線上面,再跌落枱面咁。而枱面上無被石膏覆蓋嘅地方,就會顯露出一張黑白照片嘅局部,係鳥瞰六十年代嘅東京影像。

除咗上述雕塑,作品另外有三幅圖像、一本雜誌同一段錄像。第一幅圖像,係一幅廢墟影像,上面再疊住一張紙,印有文字以及用黑色同藍色墨水繪畫嘅城市網絡。第二幅圖像,係被廢墟影像覆蓋嘅鳥瞰東京黑白照片。第三幅係拼貼圖像,將一啲剪裁自希臘建築廢墟巨型石雕嘅黑白照片,拼貼喺現代建築繪圖上。雜誌就係1962年出版嘅日文雜誌《美術手帖》。而錄像就記錄咗磯崎新喺2011年為日本一個展覽所做嘅展演,呈現雕塑嘅創作過程:錄像開始時,磯崎新用錘仔喺一張木枱上揼釘,而木枱嘅表面覆蓋住一幅黑白照片;佢將一條條彩色電線繑住啲釘,之後係一班觀眾,一齊參與創作,喺枱面上揼更多嘅釘,繑更多嘅電線。片中嘅磯崎新係一位年長男士,有一頭銀髮。佢拎起水桶,將裏面嘅石膏漿倒落木枱嘅釘同電線上面。